近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突出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突出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突出提升服务投资者的能力、突出发展壮大权益类基金的工作导向。
方案重点是改革基金运营模式,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同时,把业绩是否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直接关乎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此外,提高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用奖金跟投自己产品的比例要求,并适度延长锁定期,让这些“关键少数”与投资者利益更为一致。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认为,方案强调以投资者为本,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针对当前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行动方案给出了具体要求。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不仅要看重短期的规模增长,更要看重长期的投资者回报,这样才能更加长久,所以这次方案最关键的机制突破在基金经理薪酬、基金公司收入以及基金经理考核等方面,更加强调业绩考核,而不是规模考核。这样可以让基金经理、基金公司更加注重给投资者的长期回报,从而让公募基金成为投资者实现长期财产性收入的一个渠道。
方案提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扎实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拐点”。“这也是针对当前行业存在的经营理念偏差、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的问题来提出的。未来三年,一个是在发行新的产品上增加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的新产品,在业绩考核上注重长期业绩考核,而不是短期考核。通过考核机制的转变以及新产品的发行,从而逐步扭转当前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纠正这些问题,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杨德龙表示,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挑战还是要改变基金公司的经营理念,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机构也需要在经营理念上进行重大的改变,从而能够让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杨德龙指出,运营模式优化与投资者绑定方面,建立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这一机制将基金业绩和公司的收入挂钩,让基金经理更加注重长期的业绩表现,而不是博弈短期业绩来增加规模。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也要设定合理的业绩标准,防止出现业绩基准偏差较大的现象。
在杨德龙看来,方案要求强化投资者盈亏情况在考核中的权重,这也会让基金经理在选股上和基金管理上更加注重长期的业绩表现,而不是短期博弈,这更符合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从长期做时间的朋友。
在考核评价改革与激励约束方面,在基金公司绩效考核以投资收益为核心、降低规模排名权重的要求下,机构应该重构考核体系,比如说降低规模排名在绩效中的占比,增加业绩排名的占比。
“对于基金业绩排名的导向,当前评价体系可能比较看重短期的排名,以及一些不同产品类型放在一起排,这样会导致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比性其实不强,因为风险偏好和投资方向不同,所以放在一起排确实不太合理。而考核业绩排名也尽量长期排名,逐步淡化一年业绩的排名。”杨德龙指出。
谈及完善薪酬管理制度,杨德龙认为,如果基金经理管理得比较出色,可以给予适当的合理回报,而不能“一刀切”,否则的话可能会导致一些基金公司经理“奔私”,因为“奔私”的话就是股东分红,而不是通过薪酬,所以公募在激励机制上也要优化,从而能够在薪酬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来留住优秀的基金经理。
发表评论
2025-05-09 14:00:36回复
2025-05-09 13:17:59回复
2025-05-09 13:22:18回复
2025-05-09 12:55:4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