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中国 图
一种名为“高潮针”的产品最近莫名在多个社交平台爆火,“多地女性预约开打”“预约爆满”等话题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这一宣称能提升女性性体验的产品,是否是被营销出的消费陷阱?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有专家表示,“高潮针”是商家包装的一种私密部位注射填充,使用富血小板血浆(PRP)、玻尿酸等材料,注射至女性阴道等敏感区域。PRP技术最初应用于运动医学和骨科修复,用于私密处治疗属于超适应症使用。目前学术界没有确切研究,证实其效果。注射过程还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感染,也有引发栓塞的风险,安全性和有效性存疑,消费者需理性谨慎。
也有行业内人士表示,“高潮针”更像“安慰剂”或“生理盐水”,效果不明显却价格高昂,被称为“智商税”也不为过。
“高潮针”系超适应症使用
动辄近万元一针的“高潮针”到底是什么?商家宣称的原理是什么?
4月28日,一位头部私密抗衰品牌业务负责人介绍,在私立医美机构,私密处注射项目已出现十多年。私密部位抗衰不像面部医美市场那般“卷”,“(现阶段的)私密抗衰项目类似2014至2015年的面部医美阶段,有较大的市场开发空间”。
对于“高潮针”,该负责人称:“这三个字比较吸引人,这个概念出来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其表示,相当比例的女性缺乏性高潮体验,尤其是产后和更年期女性,由于两性关系、追求更好性体验等需求,更容易被该概念吸引。
上海皮肤病医院医美科医生李聪颖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高潮针”并非专业医学术语,而是商家包装的一种私密部位注射填充。通常使用富血小板血浆(PRP)、玻尿酸、胶原蛋白等材料,注射至女性阴道、阴蒂等敏感区域。其宣传的原理是通过注射扩大敏感区域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刺激,提高性满意度。
她介绍,当前市面上主推的“高潮针”多采用高浓度血小板血浆技术(PRP注射)。商家一般宣称,其原理一方面是注射材料的物理增容作用,另一方面是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组织修复。
李聪颖进一步介绍,PRP技术是提取自体血液进行浓缩后回输到特定部位,最初应用于运动医学和骨科修复,用于私密处属于超适应症使用。
前述抗衰品牌业务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某款“高潮针”产品,虽强调拥有国家药监局批文,但其获批的适用范围仅为骨折手术的辅助治疗,且制备产物不能用于静脉注射。将用于骨科的产品用于私密部位注射,明显属于超适应症使用。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第一次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结果汇总》载明: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由采血试管(材质为PET)、头盖、护盖、容积调整座、添加剂(柠檬酸钠)和标签组成。产品经辐照灭菌,一次性使用。与一次性使用采血针和持针器配合使用,用于人体静脉血的收集、运输、存储。可用于离心,获取富血小板血浆(PRP)。该《汇总》明确说明,“获得的富血小板血浆仅用于体外诊断检测,不用于回输和治疗等其他用途。”
从合法合规的角度看,李聪颖表示,虽然PRP制备装置属于三类医疗器械,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PRP设备仅用于制备血浆,并未批准用于私密部位注射。李聪颖表示,超适应症使用需要具备医学合理性以及患者知情同意。临床中存在一些药物或治疗的超适应症适用,但至少需要具备上述两个条件。
专家提醒:安全性和有效性存疑,消费者需理性
“高潮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备受争议。
李聪颖表示,注射或许能通过物理增容来增加摩擦刺激,一定程度上提高性满意度,但目前学术界没有确切的研究,证实其具体效果及程度。而且,性满意度是生理、心理、情感等多维度因素综合的结果,也可能受到心理暗示影响。对于商家宣称的修复阴道黏膜、提高性高潮功能和改善生殖器健康环境等效果,李聪颖持怀疑态度。
在安全性方面,李聪颖强调,“高潮针”存在较大隐患。注射过程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感染;注射填充剂有引发栓塞的风险;注射材料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前述私密抗衰品牌业务负责人也称,抽取自体血液制备PRP时,若无法保证无菌处理,血液易被污染,引发感染。此外,私密部位血管和神经丰富,注射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瘢痕或神经损伤,反复注射还可能造成组织硬化、局部变形或功能异常。
该负责人直言,“高潮针”更像“安慰剂”或“生理盐水”,效果不明显却价格高昂,被称为“智商税”也不为过。目前,虽“高潮针”造成感染的案例较少,但效果不佳是普遍问题。
谈及“高潮针”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李聪颖建议,若女性感觉性生活满意度降低或存在私密处问题,应先前往专科医院,由专科医生评估,查找原因,而不是直接打“高潮针”。
有些疾病也可能导致性满意度下降。她特别指出,如阴道炎、宫颈息肉;感染性问题,如HPV感染、梅毒、疱疹;未进行定期宫颈癌筛查;患有传染性皮肤病;正在服用系统性药物或抗凝药物;存在系统性疾病等情况等,均属于禁忌症,不建议打“高潮针”。
李聪颖认为,消费者要进行充分评估,且务必选择正规机构和合规产品。她提醒,当前市场良莠不齐,部分机构不仅超适应症使用,甚至使用不合规的注射制剂,这大大增加了风险。此外,术后护理也十分重要,正规机构或许会对禁忌症进行排查,而不合规的机构则可能忽视这些检查,进而增加风险。
对于行业监管,李聪颖表示,随着医美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尽管有严格的适应症制定和器械审批,但仍有不良机构利用漏洞进行过度宣传或不合规治疗。她呼吁消费者保持理性谨慎,切勿盲目跟风,若发现不合规情况,应及时投诉举报,共同推动市场更加完善和安全。
发表评论
2025-05-06 20:00:4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