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4月30日,2024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正式收官。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午间,A股合计有539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A股上市公司仍然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0.46万亿元,同比下降0.1%;实现归母净利润5.21万亿元,同比下降0.285%。
2024年归母净利润过百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77家,10家公司盈利超千亿元,以银行、保险等金融股为主,四大国有银行净利润均超2000亿元。
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成为助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强力引擎,光模块、PCB(印制电路板)等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激增。同时,在“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推动下,消费板块也出现边际回暖。
梳理来看,技术创新与消费回暖是贯穿2024年的主线。
5392家上市公司中,逾4000家实现正向盈利,逾2500家归母净利润正向增长。其中,近550家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超100%,化工企业正丹股份(维权)以119倍的归母净利润增幅问鼎今年的“增长王”。
正丹股份专注于碳九芳烃综合利用产业链,2024年实现的营业收入为34.80亿元,同比增长126.31%;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90亿元、11.84亿元,同比增长11949.30%、25313.81%,主要原因是主要产品TMA(偏苯三酸酐)销售数量及价格同比大幅增长。
据了解,2024年之前,TMA价格长期在12000~16000元/吨区间波动,而随着美国英力士年产7万吨TMA装置长期停车,叠加百川股份厂房事故,TMA供需失衡,价格从年初的12500元/吨飙升至50000元/吨,最高报价甚至突破60000元/吨。
从行业分布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场景落地,是推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由于AI行业对算力需求激增,GPU、PCB(印制电路板)产业链、存储芯片、服务器散热、光芯片/光模块等算力基础设施领域迎来业绩大爆发。
PCB企业生益电子,2024年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3.32亿元,同比增长1428.23%;光模块领域,由于算力需求激增,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企业因高速率产品放量,业绩同比分别增长137.93%、312.26%;人工智能产业中,海天瑞声、倍轻松、杰美特、微创光电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半导体领域,在AI算力需求与智能终端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迎来了久违的周期复苏。兆易创新、海光信息、澜起科技、韦尔股份等国产芯片企业业绩爆发,其中兆易创新净利润为11.03亿元,同比增长584.21%;韦尔股份实现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暴增498.11%。
同时,随着AI技术的创新发展,“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持续加码,消费电子产品快速迭代,产业链也迎来新机遇。IDC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增长5.6%,时隔两年触底反弹。
相关不少上市公司业绩也迎来亮眼表现。最典型的如长盈精密,2024年营业总收入169.34亿元,同比增长2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2亿元,同比增长800.24%。立讯精密、蓝思科技等龙头归母净利润也同比分别增长22.03%、19.94%。
国金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樊志远表示,大模型持续升级,算力需求不断提升,云厂商增加AI资本开支,带动AI芯片、AI服务器、光模块、交换机等需求高景气。今年下半年,智能手机、AI PC将迎来众多新机发布,三季度有望迎来需求旺季。中长期来看,AI有望给消费电子赋能,带来新的换机需求。
近年来,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但从2024年财报数据来看,A股上市公司的出海步伐并未放缓,并且大量上市公司通过加大新兴市场投入、进行本地化布局等方式,降低经营风险。
Wind数据显示,目前有3653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境外业务收入,2024年这些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境外收入9.43万亿元,占这些上市公司总营收(48.70万亿元)的比例约20%。其中,立讯精密、比亚迪、洛阳钼业、美的集团等14家上市公司2024年境外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
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让大量龙头上市公司突破瓶颈,迎来业绩的持续提升。3653家上市公司中,2315家2024年境外收入同比正增长,占比超过六成。在百亿元规模以上的上市公司中,境外收入增长最高的是浪潮信息,其2024年海外业务营收同比激增256.98%,达到了340.8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也提升至29.7%。
从出海方式来看,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中,部分在战略和运营均继续积极布局,并深入当地进行本土化布局;也有部分上市公司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纽带,通过技术输出、产能合作等方式加速国际化进程。新兴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能,成为国内上市公司竞相布局的重点领域。
典型代表有传音控股、迈瑞医疗等。有着“非洲手机之王”之称的传音控股,2024年海外收入为659.12亿元,同比增长10.94%。其中,非洲市场贡献227.19亿元,同比增长2.97%,毛利率达到28.59%,在非洲智能机市场份额超过40%,稳居第一位。
迈瑞医疗在国内大型医疗器械招投标放缓等不利因素下,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正向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即国外业绩的支撑。2024年,迈瑞医疗国际业务实现营收164.34亿元,同比增长21.28%,占整体收入的比重为44.75%。其中,发展中国家贡献的营收占国际收入的比重达66.39%。
还有大量上市公司将目光瞄准了中东市场。如晶科能源,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24.7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9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海外组件销售额占比接近70%,其中中东地区组件出货量接近10GW,东南亚区域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0%。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各行业的龙头上市公司继续引领行业发展,引领中国上市公司参与全球竞争,这些公司不仅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突破,还在全球市场中积极布局,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此外,仍有部分上市公司仍未摆脱亏损泥潭。
目前,合计有124家上市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超过10亿元,其中4家上市公司亏损超过百亿元,均为地产上市公司。其中,万科A以494.78亿元的亏损额位居2024年亏损榜单之首,紧随其后的*ST金科、绿地控股、金融街归母净利润也分别为-319.70亿元、-155.52亿元、-110.84亿元。
“公司销售显著下降,出现大额亏损,流动性承压……”在致股东信中,万科坦言,2024年对其而言,是异常艰难的一年。
不过,万科管理层表示:“2025年,伴随着政策东风和市场信心的恢复,公司将抓紧未来机遇,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化解风险,从城市聚焦、业务组合、模式创新、科技突围、产业协同等五个方面发力,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推动万科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此外,受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周期等因素影响,以光伏、锂矿、钢铁等为代表的能源领域,也接连出现了上市公司大额亏损等情况。如TCL中环、隆基绿能、天齐锂业、通威股份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18亿元、-86.18亿元、-79.05亿元、-70.39亿元;鞍钢股份、本钢板材、马钢股份、安阳钢铁、重庆钢铁等钢铁上市公司亏损额也均超过30亿元。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因经营不善、内控失效等因素连续多年亏损。而随着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发酵,多家上市公司爆雷,纷纷公告将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也同步修订了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进一步严格了强制退市标准,并拓宽了多元化退出渠道,业界称之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
退市新规明确,在此前两年连续造假达到一定比例强制退市的基础上,新增一年严重造假、三年及以上连续造假的情形,新增资金占用以及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等退市标准。同时,进一步收紧了财务类退市指标,对于主板亏损公司的营业收入标准从1亿元提高到3亿元。适当提高市值退市标准,适当将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市值退市指标从低于3亿元提至低于5亿元。
2024年,资本市场加速换血,退市进入常规化,监管效应显著,全年A股退市企业数量达到52家。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24年触及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的主板公司约有48家。
今年以来,已有ST沪科、波导股份、葫芦娃、威尔泰、四通股份、原尚股份、ST春天等多家公司公告表示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其中,ST沪科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1722.64万元,归母净利润-568.28万元。波导股份、ST春天、原尚股份、四通股份等公司2024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也低于3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A股退市将呈现常态化、多元化。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技术手段的进步,退市流程将更加顺畅快捷,多元化退市标准将更加全面适用。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A股退市制度有望在保障投资者权益的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预警,提高退市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发表评论
2025-05-01 10:43: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