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从朴次茅斯海军基地出发,启航前往所谓“印度-太平洋地区”,开展名为“高桅杆25”的行动,为期8个月。这是该航母服役以来首次前往印太区域执行部署任务。
据《环球时报》报道,英国官方称此举旨在“重申对印太安全的承诺”并促进经贸合作,发出英国“认真且强而有力的信号”。航母打击群指挥官詹姆斯·布莱克莫尔准将于出发前在飞行甲板上接受媒体采访时则称,此次行动属“本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部署”,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展示英国对“国际秩序”的支持,因为英国航母战斗群的实力是英国“常规威慑的基石”。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2日,英国南海岸朴茨茅斯海军基地,英国皇家海军航母威尔士亲王号在拖船的护航下启程,前往印太地区。视觉中国 图
“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编队实力如何?
这次“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的构成引发了外界的讨论,整个编队由多国舰艇组成,英国海军除了派出编队的核心“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外,还有一艘英国45型驱逐舰次舰“不屈”号、23型护卫舰“里士满公爵”号和“潮汐”级舰队给油舰“春潮”号(后期可能会由一艘“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加入);挪威是编队中派出舰艇数量第二多的国家,派出一艘“南森”级护卫舰“探险家阿蒙森”号和补给舰“莫德”号;加拿大海军则派出一艘“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魁北克城”号。
“威尔士亲王”号属于“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满载排水量达到6.5万吨,是英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航母,采用了双舰岛、全电推进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设备,可搭载F-35B隐身战机、“默林”反潜直升机和预警直升机以及“野猫”多用途直升机等40架舰载机,以“伊丽莎白女王”命名该型航母,寄托了“让英国确认其跻身世界海军强国的地位”的殷切希望。这次行动,“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携带了24架F-35B战斗机、16架“默林”和“野猫”直升机,部署后期加入的兵力总人数将超过5000人,英国军队陆海空三军都派出了官兵。
根据英国方面公布的信息,这次行动的范围涵盖大西洋、印度洋和大西洋,行动内既包括北约框架内的联合演习,也包括与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等非北约成员国进行演训。航母打击群首先前往法国海岸与法国、西班牙等国海军举行北约防空战演习,随后进入地中海,与意大利海军的“加富尔”号航母与两栖攻击舰队进行“大甲板”协同演习,然后途经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支援美国海军打击胡赛武装行动(是否会参与对地攻击行动还未可知),之后进入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地区,到访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
从航母打击群构成和行动路线来看,这次航母编队体现了英国海军的尴尬现实——想展示英国对“国际秩序”的支持但力不从心,整个编队纠集多个国家舰艇组成航母战斗群,“高情商的说法”是展现了盟国联合行动的能力,但实际上是英国海军由于实力不济(舰艇可靠性也存在问题,导致在航率不足),需要靠盟国力量才能凑齐一个较为完整的航母编队前往印太区域。通常情况下,面对低烈度冲突的航母战斗群至少需要2艘或3艘的防空驱逐舰,3艘或4艘以反潜为主的多用途护卫舰,但是这次英国编队只派出1艘45型驱逐舰。英国总共拥有6艘45型驱逐舰,考虑英国本土和红海方向的部署,加上该型驱逐舰可靠性不足(6艘中曾出现4艘“趴窝”的情况),也就只能派出1艘编入航母,如果没有挪威的“南森”级防空驱逐舰的编入,那“威尔士亲王”号编队与中等国家对线的能力都不足,更遑论在大国面前“秀肌肉”。
由于经费不足,英国近年来多次低价出售未到服役期限的舰艇。此前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也曾经对外宣布,在2025年5月将退役5艘英国皇家海军的现役大中型舰艇,其中,两艘“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已经被列入今年退役名单,这是英国皇家海军现役仅有的大型两栖战舰,军舰将出售给巴西,此前英国将唯一的两栖攻击舰“海洋”号出售给巴西。英国皇家海军还计划从2025年5月开始缩短陆战队新兵的训练课程,此举预计将在五年内节省约200万英镑的经费,英国海军经费方面捉襟见肘的情况可见一斑。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2日,英国南海岸的朴茨茅斯,公众聚集在圆塔上观看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离港。视觉中国 图
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次“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部署到“印太”是英国重返“印太”战略的具现。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经济和政治形势变化,英国对外战略重心开始由欧洲回归“印太”。2016年,“脱欧”公投加速了英国扩大全球战略视野的趋势。时任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在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主办的麦纳麦对话会上表示 ,英国希望“积极参与和致力于印太地区”。2021 年 3 月,英国在《综合评估报告》中提出“印太战略”框架。 该报告34次提及印太地区,标志着英国“印太战略”基本成形,表明其将从经济、安全以及价值观的角度发挥影响力。
海军被英国视为推进“印太倾斜”政策的关键工具。从2016年开始,英国主要领导人就多次表示要向印太地区派遣军舰。2018年,英国陆续向印太地区派遣4艘军舰,通过轮换的方式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常态化的存在。2021年英国时隔20年再向印太地区部署“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CSG21)航母打击群。CSG21包括10艘舰艇、32架战机及3700名军事人员,历时达7个月,涉及40多国与70多次各类活动与演习,成为英国海军自199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部署。从2021年9月开始,两艘英国巡逻舰在未来5年内常驻印太海域。
按照计划,此次“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的出行将包含一系列在地中海、中东、东南亚、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的陆、海、空演习和行动,涵盖了“威尔士亲王”号从本土到“印太”航行路径中的多个区域,编队中的英国海军和空军人员也将与十几个盟友共同行动,总部署时长预计220多天,最终将今年12月回到英国。
英国“重返印太”带有一定的针对性。近期,英国对华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但这次“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的动向却显示出明显的矛盾性,航母打击群指挥官称这次军事行动将发出英国军事力量“强有力的信息”,部分英国媒体还渲染“挑战中国论”,在台湾海峡航行问题上也是指手画脚。英国在一定程度上追随美国对华政策,对中英关系改善并不是好事,也不利于地区局势的稳定。
除美国外,英国还与一些印太国家相互借力,介入地区局势。如英国将日本定位为印太地区“最密切的战略伙伴之一”,持续深化与日本在经贸、安全方面的合作。2020年10月,英国与日本签署《英日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同时英日在国防和外交领域建立了“2+2”对话机制,不断提升两国的安全合作水平。2020年2月,双方发布《日英安全合作联合宣言》,倡导英日在全球尤其是印太地区的安全合作,加强两国在海洋安全保障、海上安全及后勤补给等方面的协作。
不过,英国的地缘政治雄心和能力之间显然存在差距。现在英国海军实力大幅衰退是不争的事实,其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自服役以来更是大小问题不断。如在2017年试航期间,“伊丽莎白女王”号因螺旋桨轴封密封不严导致船体大量进水;在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前往印太地区巡航时也是状况频出,比如编队内的舰艇动力系统出现问题不得不脱离返航,F-35B坠毁等问题,引发外界的热议。2022年8月,“威尔士亲王”号在前往北美参加演习途中因右舷螺旋桨联轴器断裂故障抛锚,最终被拖回港口维修长达9个月;2024年2月,“伊丽莎白女王”号在出发参加北约“坚定捍卫者2024”军演前检查中,发现螺旋桨推进轴联轴器腐蚀问题,被迫退出演习。
同时英国在印太地区的永久军事存在并不强,目前在印度洋只有7个“永久存在点”(巴林、阿曼、肯尼亚、文莱、新加坡、迪戈加西亚和卡塔尔),实际功能相对有限,难以支撑其在印太地区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因此,如果英国试图通过海军介入地区,无疑会遭遇“底气不足”的尴尬。
发表评论
2025-04-28 23:40:38回复
2025-04-29 04:49:36回复
2025-04-28 20:32:1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