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划半年之久的“力诺系”资产整合迈出关键一步。4月21日,(301281.SZ)公告称,拟以35.81亿元收购兄弟公司宏济堂99.42%股权,同时定增募资不超过7亿元。交易完成后,宏济堂将借壳科源制药实现曲线上市,二者实控人均为“济南前首富”高元坤。此次并购被视作“力诺系”内部资源整合的关键一役,但高溢价收购、增发价偏低等问题亦引发市场质疑。

济南前首富高元坤再谋资本棋局:科源制药35亿收购宏济堂,中药化药整合能否破局?  第1张

  交易细节:左手倒右手的资本腾挪

  根据公告,科源制药将以16.73元/股的发行价,向力诺投资、力诺集团等38名股东收购宏济堂股权。截至评估基准日,宏济堂净资产账面价值22.43亿元,评估值36.02亿元,增值率高达60.54%,主要因存货及无形资产估值提升。然而,科源制药当前市值仅33.32亿元,收购标的估值却超36亿元,投资者直指“高买低卖或存利益输送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交易双方均为高元坤掌控的“力诺系”企业。力诺投资既是科源制药控股股东(持股34.39%),亦是宏济堂控股股东(持股39.68%)。此次交易本质上是同一实控人下的资产重组,宏济堂借此绕过独立IPO的波折,快速登陆资本市场。

  宏济堂的上市长跑与业绩隐忧

  作为百年中药老字号,宏济堂以阿胶产品为核心,近年营收虽稳步增长,但毛利率连年下滑(2017-2019年从74.5%降至57.29%)。2024年上半年,阿胶产能利用率骤降至38.36%,叠加麝香酮、中成药业务产能闲置风险,其未来盈利稳定性存疑。

  尽管交易方承诺宏济堂麝香酮及中成药资产2025-2027年累计收入将超45亿元,但市场对其兑现能力持观望态度。此前,宏济堂两次IPO辅导无果、借壳ST亚星失败的经历,也为其资本化路径蒙上阴影。

  科源制药的困境:增收不增利,股价腰斩

  科源制药自身业绩同样承压。上市首年(2023年),其净利润同比下滑15.6%;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再降21.54%。尽管公司称收购后将实现“中药+化药”协同,但投资者对其整合能力存疑。自去年8月减肥药概念炒作退潮后,科源制药股价较峰值跌超50%,市值缩水至33亿元,市场信心亟待修复。

  行业挑战与“力诺系”资本布局

  当前,原料药行业正面临集采压价、成本上涨等多重压力。科源制药选择此时并购宏济堂,或意在通过多元化产品线分散风险。但“力诺系”旗下另一上市公司(301188.SZ)近年净利润波动明显,且被提示“产能效益不及预期”风险,这为集团资本运作的可持续性敲响警钟。

  高元坤的资本版图已覆盖医药、光伏、新材料等多领域,但其核心资产盈利能力尚未形成合力。若此次整合未能提振科源制药业绩,“力诺系”或将面临更大估值压力。

  结语

  对于高元坤而言,此次交易既是宏济堂资本化的终局,亦是科源制药破局的关键一搏。在医药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力诺系”能否借资产整合重塑竞争力,仍需时间检验。而市场更期待的,或许是一份兼顾股东利益与产业逻辑的务实答卷。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